星期六, 10月 30, 2004

《水生植物班》冬山華德福人工濕地營造與生態池維護管理。


▲這次學習的場所-冬山慈心華德福小學生態池

指導教師:邱錦和老師
紀錄日期:93.10.30
參與組員:全體水生植物班成員
紀錄:羅葉
天氣:陰有雨

◎ 集合時間:10月30日(星期六)上午8:00
◎ 集合地點:馬賽國小
◎ 裝備:輕裝、便鞋、娃娃裝、採集袋
◎ 行程紀錄

2004年10月30日,宜蘭社區大學「水生植物尋奇」班來到慈心小學的水生池上課。「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國民小學」是全台灣第一所「公辦民營」學校,原為「冬山國小香南分校」而闢建,建成之初閒置兩年,因適逢民間推動教育多元化,縣政府乃將該校撥予「人智學教育基金會」辦學之用。


▲也是水生植物班學員的慈心小學羅主任,正向大家講解校園的規劃。

這座水生池被劃歸在「香南分校校舍景觀工程」中,但因建築師的原始設計不周,只將水池挖掘出來,卻未種植任何水生植物,而「觀察便橋」也只完成一小座,較長那座橋僅僅埋設了十一個橋墩、卻沒有橋面,形同廢物。為解決上述問題,慈心教育團隊積極尋求外部資源,於2003年九月榮獲教育部「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」一百萬元補助經費,著手種植水生植物及鋪設觀察便橋,耗費新台幣近三十萬元,始告完成。

該校原始設計中並無「水生池」,而是一處大型停車場,直到慈心教育團隊進駐後,深感原設計之僵硬粗糙,乃致力進行「變更設計」,在獲得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及若干建築師提供諮詢下,終於誕生了一處造型優美的生態水池。

慈心水生池的誕生與維護,承蒙荒野協會鼎力相助,其中,湯譜生老師在造型規劃及植物配置上貢獻良多,而邱錦和老師為慈心學童介紹水生植物之美,帶領五六年級同學種植各類水生植物,又多次攜帶苗木前來補植,熱忱感人,光是「感謝」二字不足以表達全校師生的謝意。

如同邱老師所言,水生植物進駐之初,表面上看來岌岌可危,但在歷經第一個寒冬後,隨著春暖花開便都逐漸茂盛起來,到了夏天,有幾種植物族群已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,除了植物本身的生命力,主要也因為水池深度不足,最深處不及一公尺(這是為了顧慮學童安全),因此很容易無限制蔓延開來,日後必須定期修整,才能維護基本的美觀與生機。


▲開工了!先從容易氾濫的布袋蓮開始處理。

而10月30日「水生植物尋奇班」師生蒞臨,就為慈心水生池做了一次「歲修」。八點多鐘,大夥兒到齊後,先由總務主任為大家簡介說明,然後分組工作,在邱老師指導下,狠心剷除龐雜分株,該剪的剪,該移的移,經過兩個多小時,水生池可說是煥然一新,大家都覺得很有成就感。


▲把布袋蓮拉到生態池的中央,再用木頭圈住,標定範圍以後也比較容易管理。


▲進行最艱難的部份-清除台灣水龍(清到岸邊時有如一座小山)。


▲支幹內有空氣室的水蓑衣。


▲美麗的水生植物來一張∼


繼續閱讀(Read More)

星期六, 10月 23, 2004

《水生植物班》馬賽國小、蘇澳海事水生植物生態調查與觀察


▲一大早,我們先到馬賽國小來觀摩人工生態水池的營造。

指導教師:邱錦和老師
紀錄日期:93.10.23
參與組員:全體水生植物班成員
紀錄:陳美惠
天氣:晴天

◎ 集合時間:10月23日(星期六)上午8:00
◎ 集合地點:馬賽國小
◎ 裝備:輕裝、便鞋、娃娃裝、採集袋
◎ 行程紀錄


▲在邱老師的說明之下,我們才明白以水泥堤岸來打造的生態水池會有什麼樣的問題。

八點整大家於馬賽國小門口前集合。想必大家非常期待每個星期六的到來,因為每次都有新奇的事物,等著我們去探索。隨著老師走進馬賽國小的生態池,老師說由於建築師對田野大多欠缺經驗,沒有生態池的理念,都用水泥來蓋生態池,這是一種錯誤的示範,導致水生植物無法生長。接著來到第二個生態池,因有前一個錯誤的經驗,此生態池完全沒用水泥,所以整個生態池的水生植物完全存活下來。此時我同事婧瑄帶了茭白筍、龍眼乾來探班,由於我們趕著出發到另一站,只好望著美食興嘆。


▲接著我們來到國立蘇澳海事學校,探訪傳說中的聖湖,同學們拿出之前畫的剖面圖與邱老師討論。

九點抵達蘇澳最高學府-蘇澳海事。我們迫不及待將美食拿出來,那甘甜美味的茭白筍搭配仁雍帶來的健酪飲料,讓人口齒留香,回味無窮。同學們見到蘇澳海事有一大片聖湖及沼澤地都非常好奇,紛紛問我及班代,但身為蘇海一份子的我們感到心虛,因為對於蘇海我們所知有限,面對同學的問題我們無法一一詳盡回答,看來我們須要再多加了解。


▲聖湖可是很深的喔∼

接著老師要我們著裝準備,大家就迅速的穿上娃娃裝。要走一段路才能來到沼澤地,今天天氣熱又著娃娃裝,大家都已汗流浹背。終於來到目的地h棵及南澳鄉神秘湖尚有二百棵左右外,就屬蘇海這片最多,老師說希望爭取作為教育用的水生植物保護區。


▲在聖湖發現的稀有水生植物-黑珠蒿。

康大哥說他小時候曾來聖湖這片沼澤地抓魚,魚多又大。不到五十年的時間已被這些水生植物形成為一個大浮島,可見水生植物的生長的速度有多驚人。同學們很賣力地測著水深及紀錄水生植物,由於範圍太大,測量一半就已接近中午。而我們這組於組長慧敏的帶領下,認真仔細的尋找水生植物,不懂的就摘下放進採集袋,事後再請教老師。我們組長無論是下水測量或畫圖,她總是認真盡力地做,令人相當佩服。


▲整片的草叢,其實是湖泊陸化而成的。


▲同學們拿起工具,開始替聖湖做基礎測量與調查。


▲量量看底泥有多深‥‥這才發現,以前的聖湖竟然有十多公尺深。


▲秋嬌姐正在記錄聖湖的各種植物分布。

這次的觀察我想是有史以來最龐大也是收穫最多的一次,相對消耗的體力也最大。所以班代就拿餅乾請大家祭祭五臟廟,我想這時的邊際效益一定達到最高。有些同學順便摘一些黑珠蒿回家種植,希望這稀有種能在更多地方生存下來。

經過這一次的聖湖之旅,使我能更深切體會蘇海之美,同學們也再一次的認識更多的植物,並且期待下一次的相見。


▲這次的調查,亦是一場美好的生態之旅。


繼續閱讀(Read More)

星期一, 10月 18, 2004

《宜蘭社區大學公共論壇》「北宜高速公路對宜蘭的衝擊」系列論壇



★本論壇開放給一般民眾參加,歡迎關心宜蘭的朋友到場發表看法★

前言:

宜蘭社區大學透過公共論壇的方式,針對各項社會議題進行開放性討論,邀請老師和學員發表意見,提出看法,希望藉由群體的參與,激起大家關心週遭所發生的各種大小問題,以熱情融化冷默、用參與回應退縮。

公共論壇已經舉辦過四個學期,討論的主題從法律案件、教改問題、複製生命、基因食品、教育問題、社區文化、公共環境的人文思考、新科立委談國會改革、論雙連埤生態區的三贏思維、928教師走上街頭的省思、媒體是不是社會的亂源、教改論壇、十二年國教大家談等,共舉辦了47場次。雖然在傳統教育中要我們勇敢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很難,社區大學極力營造說話的氣氛。

特別規定:公共論壇視為社區大學一堂正課(意即在18週課堂中安排一週),講師學員都要參加,不到視同缺課1次。

場次時間表:

第一場:《系列論壇之一:社會篇》
10/18(一)19:00~21:30

主持人:張捷隆(宜蘭社大校長)
引言人:李靜慧(文建會主委辦公室主任)、林進財(民政局長)
與談人:林正芳(文化工作者)、林明楨(社會局副局長)
地 點:文化局戶外廣場


第二場:《系列論壇之二:環境生態篇》
10/19(二)19:00~21:30

主持人:張智欽(宜蘭大學教授)
與談人:余遠猛(鳥類專家)、田秋蓳(長期關心生態環境者)
地 點:文化局二樓演講室


第三場:《系列論壇之三:交通篇》
10/20(三)19:00~21:30

主持人:陳育貞(台大城鄉所宜蘭工作室負責人)
與談人:林旺根(建設局長)、林國漳(車禍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長)
地 點:文化局二樓演講室


第四場:《系列論壇之四:產業篇》
10/21(四)19:00~21:30

主持人:林致遠(蘭陽技術學院教授)
與談人:林德福(國策顧問)、林枝漫(橘之鄉企業負責人)
地 點:文化局二樓演講室


第五場:《系列論壇之五:地景地貌篇》
10/22(五)19:00~21:30

主持人:王惠民(台大城鄉所宜蘭工作室負責人)
引言人:黃聲遠建築師、黃建興建築師
與談人:張智欽(宜蘭大學教授)
地 點:文化局二樓演講室


第六場:《系列論壇之六:教育篇 》
10/23(六)14:00~16:30

主持人:陳松根 (宜蘭縣家長協會理事長)
引言人:楊瑞明校長、陳志勇校長
與談人:張弘儀校長、鄭文嵐(校長)、柯華葳(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)
地 點:文化局二樓演講室

★本論壇開放給一般民眾參加,歡迎關心宜蘭的朋友到場發表看法★

繼續閱讀(Read More)

星期六, 10月 02, 2004

《水生植物班》員山勝洋水草場參觀活動

指導教師:邱錦和 老師
紀錄日期:93.10.02
參與組員:全體水生植物班成員
紀錄:黃慧敏
天氣:陰雨

◎ 集合時間:10月02日(星期六)上午8:00
◎ 集合地點:壯圍鄉公所
◎ 裝備:輕裝、便鞋。
◎ 行程紀錄

八 點整在壯圍鄉公所集合,滿心期待,今日的行程帶给我們新的眼界不同的驚奇,第一站我們拜訪林春吉先生的私人植物園,只有主人的好朋友才可進入(邱老師面子 大),天空下著雨路上充滿泥濘,但大夥依然興致高昂,進入植物園後許許多多不知名的植物進入眼簾,每棵植物伸展出不同的姿態迎接我們,開黃花的含羞草還有 一種鴨舌草的花是一柱擎天的形狀,跟鑑湖堂的不同,原來他們都是外來種,還有睡蓮、芡實、台灣萍蓬草優雅的佇立在水中,林老師同時也是一位蝴蝶的專家,所 以在園內有許多的植物是蝴蝶的食材,由外是看不出其內是別有洞天的,離去前林老師提醒大家勿將種子攜出,大夥帶著林老師的簽名書回家,好好的認識水生植 物,欣賞林老師辛苦的智慧結晶。

第二站來到龍潭國小,對於外縣市來的人們都可感受到宜蘭人對環境的用心,每一所學校都各有其特色,龍潭國 小地處湧泉地帶,校園內有潺潺的流水流經,但僅在景觀上作了些許利用,往內走入怪手正在施工,那片土地是由一位該校退休老師所捐出,目前由邱老師指導將要 建立一座水生池,除了景觀美化尚兼具教學、自然人文意函的生態區,有心人士出錢出力為該校注入新的生命力令人敬佩,在這裡讓我體認了生命能量的延續,那對 我們的下一代具潛移默化之影響力,這一部份在現在的教育裡是非常缺乏的,那種感動無法用言語表達(該去上羅葉老師的寫作課了),所幸參加了水生植物尋奇 班,讓我的生命因與大自然的接觸而被滋潤,當然還有所有學員間的互相真誠對待,感謝我們的遇見豐富我的生命。

第三站是勝洋休閒農場吃水草 大餐囉,天空還是下著雨但是大夥不畏風雨,聽著邱老師為我們做解說,對邱老師的專業知識和認真敬業的經神由衷敬佩,話說勝洋早期以養殖鰻魚為主業,後來也 嘗試養殖香魚,但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養殖事業的沒落,於是徐氏兄弟轉型經營水草養殖,創下年營業額千萬的佳績,勝洋也建造宜蘭厝,一座水上麗居準備在一樓 設立水草博物館,餐廳旁有一座水生池,池內的埃及莎草是古代用來作船的材料,大王蓮的葉片大到可以讓人乘坐其上,當然宜蘭三寶,風箱、水社柳、穗花棋盤腳 也是不可少的;還有許許多多我還來不及認識的水生植物,走一趟勝洋讓你一覽水生植物之美,當然民以食為天,大夥期待的水草大餐及將登場,第一道上的菜是炒 米粉,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米粉與水生植物有何關聯,可能我們都忘了稻米也是水生植物,大葉甜香滷豬腳,滑嫩香醇好滋味,讓人多吃了兩碗飯,炒杏菜香脆爽 口, 魚腥草燉雞清香不油膩,一桌只要二千五,物超所值,邱老師還說過紫芋含豐富雌性素,對女性是很不錯的食物,水生植物的利用有很多尚待開發,潛力無窮。近年 來由於宜蘭觀光休閒事業的發展,勝洋也因機緣巧合下,由法國廚師引導推出水草餐點,並配合水生池使該園區兼具教育與休閒娛樂的功能,昔日或許是不起眼的田 邊雜草,今日躍上觀賞水草、庭園造景或餐桌上的佳餚,在徐氏兄弟及家人的用心經營下創造了永續經營的水草世界。

勝洋休閒農場多角化的經營模式,不僅為他的事業伸出新的觸角,也讓民眾在週休二日有更好的休閒去處,水草因人的關愛有了不一樣的生命價值,人呢?因水草的啟發有了新的開展、新的價值觀,期待每一次的相遇。

繼續閱讀(Read More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