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拾荒手札》冷埤凌遲秀:其三
▲冷埤原始林的遺跡,一棵長滿山蘇、披掛蕨類的稜果榕。
如果沒有錯誤的造林,冷埤原來是什麼模樣?
今日的慘劇,其實早在兩年前就已經發生過一次,兩千年的二月十三日,邱老師與一群夥伴在前進冷埤時,就親眼目睹了山林破壞的發生。
宜蘭鳥會所製作的「冷埤浩劫」網頁
冷埤浩劫(破壞前)
冷埤浩劫(破壞後)
透 過照片,可以看到原來冷埤兩岸植被茂密,多是原生的稜果榕、筆筒樹,其下與附生的蕨類、蘭花為數繁多,然而「造林」的路徑一開,這些原生植物被大量清空, 現在到冷埤要想像舊日景觀,除了在靠近出水口處可以遠望對面山坡的筆筒樹(那是幸虧長在「造林」所不可及之處),另外就是照片裡的這棵稜果榕了(見下 圖)。
▲稜果榕的樹枝向湖面伸展,剛好接住了附生其上的山蘇的種子,於是呈現出了具有高低層次的山蘇景觀,在以前兩岸的稜果榕茂密時,延伸出的樹影會讓水禾與浮萍等漂浮植物退出,留下來的空白則可以讓水底的水王孫、金魚藻生存,形成豐富的生態層次。
▲綠得發亮的山蘇,以及攀附在樹上的蕨類。
▲仰望的層次。
最後,再回到兩旁的山坡地,下面第一張照片是已經被造林事業啃蝕過的山坡,第二張照片是等待死亡的山林。
撰文:greenlost
延伸閱讀:
土地公比人會種樹 文:劉炯錫
土地公根本不管種樹 文:吳俊賢
土地公真的比人會種樹 文:陳玉峰
對於「平地造林運動」的一些看法 文:蔡紹斌
共有 0 篇對這篇文章的回應:
張貼留言
<< 回到首頁